盛夏时节,走进孝昌县花园镇群联村,连片玉米田随风起伏,田间机耕路纵横交错。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这一转变得益于孝昌县近年来锚定耕地保护红线,创新推进耕地占补平衡与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寸土必争”的决心守护粮食安全。
科学规划:摸清家底精准发力
面对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任务,孝昌县花园镇依托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联合第三方测绘公司对镇域内撂荒地、废弃矿坑、闲置宅基地等展开全面摸排。通过“一村一图”“一地一策”精准划定图斑,全镇锁定可整改土地1115.73亩,并制定阶梯式整改计划。
“卫星影像比对+实地踏勘核验”的双轨核查模式,确保每个地块整改可行性。孝昌县花园镇群联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这片地曾因劳动力流失撂荒多年,通过土地流转、平整复耕,现已建成玉米、辣椒种植基地1095亩,年产值超200万元。”
项目攻坚:高效农业示范引领
花园镇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总投资720万元,规划建设规模61.1270公顷,新增耕地60.5064公顷。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系统建设、田间道路配套等工程,昔日的荒坡地正蜕变为高标准农田。
项目采取分步推进策略:首批40.92亩土地已完成施工并种植粮食作物,第二批116.78亩正在施工,第三批立项同步展开。花园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负责人舒章玲表示:“每个地块都需经镇村两级验收盖章,确保‘整改一块、合格一块、入库一块’。”
产业赋能:撂荒地变“聚宝盆”
耕地保护不仅守住了粮仓,更激活了乡村产业。孝昌县花园镇引入孝感市万年红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合作社+企业”模式流转撂荒地1095亩,发展淀粉玉米、辣椒规模化种植,并延伸农副产品深加工链条,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年带动就业200余人次。
孝昌县花园镇的镇长杨明伟算了一笔账:“通过占补平衡新增的耕地,既完成了粮食种植指标,又通过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让村集体年均增收超20万元,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赢。”
长效监管:科技筑牢耕地防线
为严防“非农化”“非粮化”反弹,孝昌县花园镇构建“天眼+人防”立体监测体系:村级网格员每日巡查上报,省级卫星遥感季度监测,结合大数据平台动态预警。2024年以来,通过该系统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用地行为12起,整改率达100%。
【记者手记】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计。孝昌县花园镇以占补平衡为抓手,将土地整治与高效农业、产业融合相结合,既端稳了“饭碗”,又拓宽了乡村振兴路径。实践证明:严守耕地红线需“长牙齿”的硬措施,更需创新机制激活土地价值,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富民增收的沃土。
作者:吴荣 倪智捷
一审:王倩
二审:李文莉
三审: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