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阳,又麻烦你跑一趟!”“余爹爹,您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10月18日傍晚,孝昌县王店镇党群服务中心年轻干部阳圣昌,提着工作包,上门为行动不便的余大爷办理了本年度的优抚对象年度认证。从酷暑8月到深秋10月,这样的场景在王店镇的村组巷陌不断上演。

“指尖上的便利”成“现实中的难题”
一年一度的优抚对象年度认证工作,是确保国家优抚政策精准落地、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这项工作不仅是对军人功绩的肯定,更是党和政府传递尊崇与关怀、兑现庄严承诺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进程加速,认证工作多依托手机APP或小程序进行线上操作。这本是“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便民举措,却在现实中遇到了具体困难。
“我们镇上的优抚对象,以老年人和部分在外务工人员为主。”阳圣昌介绍,“很多优抚对象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线上操作。在镇外的乡亲们专门为此跑回来一趟,既费钱又费时。”
面对这道“数字鸿沟”,王店镇党群服务中心没有简单“一刀切”,要求群众自行线上办理,而是主动转变工作思路,将服务窗口前移。作为具体经办人,31岁的阳圣昌主动扛起了这份“额外”的担子,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变成了24小时在线的“服务热线”,将自己的身影变成了穿梭于镇村的“移动服务站”。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时间”
“小阳,我国庆节儿子回来了,你看哪天方便来认证?”“阳干部,我周末才从外地赶回来,能麻烦你吗?”“下班路过您那儿,能帮忙看一下吗?”……自8月认证工作启动以来,阳圣昌的手机就响个不停。对于每一个咨询和请求,他都耐心解答,有求必应。
他的工作时间表上,早已没有了固定的下班、周末和节假日。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当很多人享受休闲时光时,阳圣昌却更加忙碌。“很多在外地的群众就这个时候有空回来,我必须抓住这个窗口期。”他主动申请在党群服务中心窗口值班值守,提前预约、合理规划路线,奔波于镇区与各个村湾之间,为返乡优抚对象集中办理认证。
“县内有需求,随时赶赴代办”
服务范围不止于王店镇内。对于户籍在本镇但居住在县内其他乡镇的优抚对象,阳圣昌同样做出了“县内有需求,随时赶赴代办”的承诺。
上个月,居住在县城的刘爷爷因年迈腿脚不便,无法返回王店。阳圣昌了解情况后,利用周末一个下午的时间,驱车赶到县城刘爷爷家中,用时不到十分钟就为他办妥了手续。“这孩子,比自家孙子还贴心!”刘爷爷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放。
三个月来,阳圣昌的足迹遍布全镇各个角落,并多次前往县城及相关乡镇。截至目前,他已累计上门服务超过200人次,接受电话、微信咨询更是不计其数,确保了本年度优抚认证工作的高效、精准推进,实现了服务“零距离”、关爱“不打烊”。
“小事”连民心,“服务”显担当
面对群众的赞誉和领导的表扬,阳圣昌显得很淡然:“都是分内事。老兵们为国家和家乡做出过贡献,我们年轻人多跑跑腿,让他们方便点,是应该的。看到他们认证成功后安心的笑容,我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王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阳圣昌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年轻干部的初心与担当,他将看似简单的认证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他的事迹虽平凡,却如涓涓细流,温暖了民心,凝聚了力量,是全镇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缩影。
通讯员:宋晓天 黄锦
一审:彭扬
二审:吴荣
三审:黄一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