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三式”服务 用“无碍”托起“有爱”

09-25 11:03   0

孝昌县残疾人联合会以社区为依托,创新推行“定制式、嵌入式、融合式”三种服务模式,将残疾人康复服务延伸至居民家门口,有效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切实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邹岗镇阳岗村村民黄华云患有肢体残疾,由于市面上的轮椅尺寸不合适,给她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了诸多不便。孝昌县残联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为她量身定制了小尺寸轮椅,让她出行更加方便。孝昌县辅助器具适配工作的经验,在中国残联会刊《中国残疾人》杂志上得到总结与推广。残疾人黄华云荣登该期会刊封面,成为全国辅助器具适配精准服务的典型范例。

“残联为我送来了崭新的轮椅,我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以自由地出门晒太阳、和邻居聊天,感觉整个人都开朗了许多。”黄华云说。

“县残联立足残疾人的需求,以‘定制式’服务为指引,推动辅助器具适配从标准化迈向个性化。通过在社区建立‘残疾人之家’,采用政策公示、线下信息收集、线上操作手册发放等方式,将服务阵地拓展至残疾人家门口。”孝昌县残联工作人员徐成卓说。



为使残疾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的康复服务,孝昌县残联推行“嵌入式”服务模式。位于花园镇洞山社区的“残疾人之家”,场地面积达260平方米,划分有6大功能区,集日间照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这里全年开展活动30余场,服务达800余人次。2024年10月,荣获市级示范站点称号。

“‘残疾人之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日常康复训练的场所,这里设备齐全,还有专业的康复师全程指导,每次锻炼后都感觉身体状况有所改善。”残疾人代表左自珍说。

“洞山社区服务站建设秉持‘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原则,深入家庭了解需求,确保服务精准化。这些‘家门口的港湾’不仅提供专业康复指导,更让残疾人感受到社区关怀,实现康复服务‘贴心在身边’。”孝昌县残联辅具中心负责人陈继文说。



孝昌县残联以“融合式”服务为纽带,推动残疾人从“康复受益者”转变为“社区参与者”。在开发区惠源小区,工作人员在服务站平台为残疾人“一对一”心理健康辅导,鼓励他们积极生活。同时开展“残疾人微讲堂”,邀请杨程程等自强不息的代表分享励志故事,激发残疾群众的内生动力,倡导自立自强精神。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残疾人朋友,只要心怀希望,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活出精彩人生。感谢县残联搭建的平台,让我们这些特殊群体也能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力量。”残疾人代表杨程程说。

“听完杨程程的励志故事,我深受触动。她在人生低谷时,从不轻言放弃,凭借自身努力实现了自我价值。她用勤劳的双手开辟致富道路的拼搏精神,着实值得我学习。我要以她为榜样,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残疾人代表徐迎迎说。

截至目前,孝昌县残联累计投入160余万元,发放辅助器具2900余件,实现了适配需求“应配尽配”。2025年上半年,已为607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完成率达101%。

“孝昌县残联将持续推进康复服务进村(社区)活动,发扬‘敢、快、干’精神,让更多残疾人及其家庭享受康复服务,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孝昌县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宁明华说。

记者:邹圆圆

一审:王倩

二审:吴荣

三审:黄一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