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法治为基。孝昌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聚焦推动学习教育见行见效,办好民生实事,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探索美丽乡村与法治乡村融合共建机制,用法治“细壤”滋养民生“果实”,走出一条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丰山路径”。
在丰山镇丰硕村法治广场,司法所工作人员向村民发放宣传手册,围绕邻里纠纷、土地流转、婚姻家庭等村民关切的问题,通过“以案释法+互动问答”形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以“小案例”讲透“大道理”。
“以前觉得法律是书本里的字、墙上的标语,现在出门遛弯能看、聊天时能听,连孙子都能背出几条来,还有村干部到各家各户现身说法,让法治深入人心,让老百姓都懂得法律。”丰山镇丰硕村村民彭桂莲说。
在暑期托管班的课堂上,丰山司法所负责人沈长军以“与法同行 护童成长”为主题,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从防溺水、防校园欺凌、防拐防骗、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为学生们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学生们热情高涨,现场氛围轻松活跃。
“在丰山镇,法治副校长的课还在继续,对我而言,每次听到孩子们说,‘这事儿我知道,法治副校长讲过’,都是我最踏实的时刻。我们将持续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普法宣传力度和司法保护力度,用司法力量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孝昌县司法局丰山司法所负责人沈长军说。
连日来,普法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相关的典型案例将法律“硬道理”变为“家常话”,深入浅出地讲法律知识,把法治的观念融入果农的日常生活,让学习教育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前阵子我想扩大果园规模,打算租几亩邻村的地,正愁不知道租赁合同怎么写,‘田间课堂’上就讲到了这方面的内容,还现场帮我看了拟好的合同草稿,指出了好几个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现在我们果农也懂法、用法,心里踏实多了。”孝昌县红菱生态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杜斯说。
如今的丰山镇,法治成了群众“看得见的实惠”。法治景观村让群众随时学法律,这种“小切口突破、实举措落地”的模式,既让“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扎根民生土壤,更以法治“软实力”撑起乡村振兴“硬支撑”,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经验。
“群众的获得感,才是检验法治建设的试金石。实践证明,法治乡村建设不用‘贪大求全’,而是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把法律服务做到田间地头,用法治‘软实力’撑起民生‘硬底气’,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让法治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让乡村振兴有了坚实的法治根基。”孝昌县司法局法治建设推进股负责人冯识说。
近三年来,孝昌建成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个、市级60个,开展“法治文艺走基层”巡演、“送电影下乡+以案释法”宣讲、“普法早、夜市”等活动1100余场次。全县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案件11092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为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法治环境。
记者:董维文 张思琪
一审:董维文 刘金兮
二审:黄一阳
三审:李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