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花西:致敬昼夜奋战在抗旱一线的“护水卫士”

08-05 10:26   0

“确保全乡水路畅通、百姓用水无忧是我们的使命!”这是孝昌县花西乡抗旱一线工作者最朴实的想法。连日来,面对持续高温干旱,一支由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组成的抗旱队伍,日夜奔走在田间地头、河道渠旁,用汗水守护着全乡群众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生命线”。

正午的阳光将混凝土闸台烤得发烫。和平社区“两委”干部胡志鹏正弯腰俯身于灼热的闸板上,他紧握扳手,专注地调试着机械部件。“早一分钟提闸,社区就能早一点分水,稻田丰收就多一份保障。”在他身后,凝聚着等待开闸放水的乡亲们的热切目光。

当夜幕降临,抗旱战场并未停歇。头灯的微光在田间闪烁,勾勒出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黄彦明、宋勇、付胜堂正扛着百余斤的水泵、水管在黑暗中穿行,背后的衣衫早已湿透。“夜里凉快,正是抢修的好时候!”他们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又俯身检查起抽水设备。

在波光粼粼的湖岸边,草帽连成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抗旱队员们肩扛水管,手臂被晒得通红。付学平等人在土坡上铺设水管,“咱们快一步,秧苗就少受一分罪。”他们被烈日照射的皮肤闪烁着动人的光泽,传递水管的动作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接力。

“电缆、水泵、管钳……”黄福明等人正在清点“抗旱装备”。正午的阳光下,三轮车热得能煎鸡蛋,但他仍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件工具。这些天,这辆蓝色三轮车已跑遍全乡,成为流动的“抗旱补给站”。“工具就是武器,哪里需要,我们就出现在哪里。”黄福明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村的物资需求。

在熊家剅渠道,两名清淤队员李胜权、周应乔正在与时间赛跑,渠底的队员半个身子没入水中清理淤泥,岸上的队员挥舞镰刀斩断杂草。“看!水通了!”随着最后一段梗阻被清除,水流奔向干渴的稻田,两人的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花西乡的抗旱者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晒脱皮的臂膀、磨出血泡的双手、浸满汗水的衣衫,都化作滋润土地的甘露,守护着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

通讯员:朱莹婕 丁萌

一审:刘   爽

二审:黄一阳

三审:李文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