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杨杜斯是孝昌县丰山镇丰山村的产业“领头羊”、红菱生态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大学毕业后,杨杜斯回到家乡,在现代农业科技加持下,他打造了孝昌县首家智慧桃园,基地实现360°监控全覆盖,消费者扫码即可“云”种桃。今年,杨杜斯的800亩果园预计产值500万元,他用智慧和汗水带富了一方乡亲。
时值仲夏,孝昌县丰山镇的山岗和田头,锦绣黄桃、蟠桃挂满枝头,连空气中都飘荡着甜蜜的桃香。
步入孝昌县红菱生态种植有限公司基地,传感器如“管家”般矗立在道路两侧,实时监测着温湿度和土壤墒情,桃树下的水肥一体化系统正在将水肥精准地滴灌至树根。红菱生态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杜斯介绍说,现在可以在电脑上为桃树浇水、施肥,并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实时监控,节约了人工成本。
杨杜斯是丰山村的产业“领头羊”,今年他的800亩果园预计产量可达180万斤,产值500万元。一个跳出“农”门的小伙子为什么会选择回乡种桃呢?
数控专业毕业的杨杜斯,原本在武汉一家汽车公司工作。每次回乡,看到成片荒芜的土地,他总觉得心痛。2008年,孝昌县鼓励种养殖的政策春风,吹动了他的心。他毅然回到家乡投身农业,从4000只鸡起步创业,凭着勤奋好学,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嗅到孝昌苗木产业的商机,杨杜斯又果断出租鸡场,转战苗木赛道。事业风生水起,他牵头成立合作社,带动18户农户共同致富,年收入达300万元,农户亩均增收数万元。然而,2018年,由于苗木价格下滑叠加养牛失败,他损失两百万元,事业陷入低谷。
2019年,一次买桃的经历,让杨杜斯发现丰山桃子的市场潜力。恰逢村里农田整治,大片荒地归集到村集体。在老支书的殷切期望中,杨杜斯重振旗鼓。深入市场调研后,他精准锁定差异化品种——当时在孝昌几乎没有竞争、品质优良的锦绣黄桃,一口气承包240亩荒地,种下新的希望。
“当时,村里的书记找到我,问我想不想承包土地?我就把土地承包过来,开始种黄桃。因为我们丰山的地理位置好,有小气候,所以我们这边种的锦绣黄桃要比枣阳、山东那边至少提前十天左右上市。”杨杜斯说。
为了种好桃,杨杜斯远赴山东等地取经,他将桃园种植模式定位为规模化、机械化,每亩的种植棵数为37棵-40棵,宽行高垄,并采用6米宽行距,便于机械作业。当采收季来临时,工人只需要采摘,无需用人力将桃子搬出果园,运输车辆可以直接进入桃园协助工人完成采收工作。
随后几年,杨杜斯在农业部门支持下,先后上线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摄像头监控、无人值守气象站等智慧农业设施,打造了孝昌县首家智慧桃园试点果园。
杨杜斯种出的桃子口感好、质量高,很快就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许多村民得知了他能“以桃生金”,纷纷上门求教。热心的杨杜斯总会耐心地对待每一位乡亲。丰山村十三组村民杨亮跟着杨杜斯学习种桃,今年已是第三年,目前种植了约七十亩桃子。从建园、田管到销售,杨杜斯为他提供了“一站式”的支持与帮助。杨杜斯笑着对记者说,自己吃过的亏,不能让乡亲们再吃一遍。
丰收的喜悦往往伴随着“卖难”的焦虑。为了打开销路,杨杜斯亲自开车南下湖南、广州,闯荡大型批发市场。凭着上市早、品质硬的黄桃,他积累了一批可靠客户。随着村里待销的桃子数量不断增长,如何能更好地把桃子卖出去呢?杨杜斯创新性地上线智慧农业大数据监控平台,既可以实现智慧农业管理,又能让每一位客户看到桃园的全貌;同时,他大胆尝试“短视频+直播带货”,以互联网思维助力丰山村的桃产业做大做强。
2021年,丰山村村“两委”换届选举,杨杜斯当选为丰山村党总支副书记。面对乡亲们的信任,杨杜斯带富一方乡亲的脚步走得更加坚定。
“我觉得他比较务实,要想在农村干一番事业,必须有坚韧不拔的决心、耐心。我们村‘两委’和杨杜斯有着同样的愿望,就是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孝昌县委宣传部驻丰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徐学文说。
来源:湖北农村广播 孝昌融媒
作者:傅月昊 王虹 汤涛
一审:刘金兮
二审:黄一阳
三审:李文莉